這段時間,沒有了陽,沒有了陰,對立面的消失,本體也便沒有了。
你看那太陽,光彩奪目,你看那黑夜,陰冷瘆人。
上漲,下跌,震蕩,交易雖繁雜,但是走勢卻如此的簡單,任何一個走勢是離不開在三種狀態(tài)。
(資料圖片)
一個人也是,活著,死亡,亦或者中陰生。
我們用了無數(shù)詞語描述這個世界,最后卻不是這個世界,成了我們以為的世界。
康德窮其一生去找絕對意志,老子在恍惚之間正悟天地大道,馬克思用唯物主義奠定物質(zhì)第一性,釋迦摩尼告訴你這個世界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是空的?,F(xiàn)代的量子理論瑟瑟發(fā)抖的提醒我們,我們可能是在一個虛擬世界。三體的構(gòu)想,我們也許只是低緯度的等待被宰的火雞。
對于這個世界,我們似乎知道所有一切,但對于不可知的部分永遠要保持敬畏。
著相,是指執(zhí)著于事物的表象,比如這個人很漂亮,什么是善?什么是惡,我為什么這么窮。
破執(zhí),破除執(zhí)著的分別心。
咋破?難道是敲碎了?
對于一個無形的概念,其實就是一念,這便是為何經(jīng)常有人給你說,一念天堂,一念地獄,一念見佛魔。
人類是無法用自己的瘋狂拯救瘋狂,就如一個人不可能自己把自己提起來。
當我們凝視深淵的時候,深淵也在凝視你。
有一句話,送給大家:見解高山處,修行低處來,得道者勝。
如果你僅僅從自身的維度看自身,你永遠找不到破局之法。
當你把你的維度提升,用天地,眾人,歷史,乃至宇宙的認知視角再來看當下,你很多困惑的地方便會迎刃而解。
最為直白人類生存根本便是:生存和繁衍,簡單點說,活著,活的更好。
如果一個概念不能幫助你理解認知這個世界,就把這個概念捏碎,捏碎到你可以理解的層次上,最好能落地于實際的客觀世界上。
如果說智慧是什么,智慧是當下的實事求是。
過去心不可得,現(xiàn)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本來皆為混沌,連狗屁的混沌都是不可得,還談什么狗屁心。
宇宙背景下,時間剛開始是不存在的,但是在描述空間運動狀態(tài),時間油然而生,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自然生滅,在描述生命狀態(tài)時,尤其是當意識到本體時間維度有限性時,我們給予時間至高無上的意義,讓我們本能傾向性的認為時間是天然存在的,這其實是思維誤區(qū)。
簡單地講,你知道你必有一死,本能傾向把時間看的非常重要,此刻你就會自動降維,認為時間是真實存在的。
如果你能認知到時間只是我們認為的測量單元,在宇宙維度下,還有什么心,都是妄念。
雖然我們知道了這個過去心,那個未來心不可得,那又能到底怎么提升我們生命的質(zhì)量,交易的能力,以及抵御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活著的權(quán)利乃至更好活著的入場券。
進入到無我的澄明之境,無我,無心之我,無分別心的我。
古代有個詞:吾。
吾---無---我,諧音,無我。
悟----心無---無心我---無分別心的我。
古人對于世界的認知,在思想高度其實不亞于當下人,我們現(xiàn)在能夠自傲的部分,可能是在術(shù)的維度提升,在道的認識上,其實已經(jīng)停滯了很久了。
見天地而小我,見眾生而無我,此刻再見自我,才可能見到本我,本我之后才會有所謂的真的放下,至誠而近神明,此神明,也叫洞見,一眼事物的本質(zhì)。
不執(zhí)著于名,又善于去用名。不執(zhí)著于道,又去踐行道,不執(zhí)著于相,而又知相的背后所喻。
回歸于事物的本身,不帶有私欲的的觀察研究,總結(jié)推演,然后形成洞見,再形成策略和實踐,改造自我,脫胎換骨,再改造自然和社會,活著更好的活著。